作者:伊鲁卡老师
简介:杨过张小凡小说叫做《神雕:黄蓉夸我比郭靖会撩》,是伊鲁卡老师的经典之作。该小说节奏起伏得当,值得一看。 自那夜破庙诀别,欧阳锋癫狂的身影便如鬼魅般消散于尘世,唯有夜半风啸穿林过隙时,杨过恍惚还能听见那夹杂着狂笑与悲鸣的呼喊。后来,他依计而行,故意留下几处痕迹,引来了循踪而至...
自那夜破庙诀别,欧阳锋癫狂的身影便如鬼魅般消散于尘世,唯有夜半风啸穿林过隙时,杨过恍惚还能听见那夹杂着狂笑与悲鸣的呼喊。
后来,他依计而行,故意留下几处痕迹,引来了循踪而至的郭靖夫妇。
一切如杨过所料,郭靖夫妇决定带他前往桃花岛。
只是这一次,孤舟飘摇于东海之上,船上没有柯镇恶、郭芙、武氏,只有郭靖、黄蓉,以及他自己。
月色如银,泼洒在寂静的海面与孤舟之上。杨过独自立于船头,海风拂过他略显单薄的身躯。
借着船舷阴影的掩护, 他的指尖悄然凝聚一缕微不可察的逆转真气,倏地点在潮湿的甲板上。
几片细小的木屑竟违背常理,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,如活物般缓缓悬浮而起,在清冷皎洁的月光下蜿蜒扭动,勾勒出灵蛇吐信般的诡秘轨迹。
他掌心无声下压, 悬浮的木屑如遭重击,瞬间悄无声息地没入厚实的船板,只留下几个微不可查的小孔。
"这逆练九阴的法门,其核心竟在于..." 他正于心中推演那颠覆常理的奥义,耳廓忽地一动——身后,一缕比海风更轻的脚步声,正悄然接近。
袖袍微不可察地一拂,指尖真气牵引,那本油布包裹的秘籍已如活物般滑入宽大的袖袋深处,再无痕迹。
转身的刹那,杨过眼底所有属于穿越者的深沉算计与武者的锋芒尽数敛去,唯余一片澄澈如东海初阳的少年神采。他恭敬垂首:“郭伯母。”
目光触及来人的瞬间,饶是杨过心性坚韧,也不由得呼吸一滞。眼前之人,正是黄蓉。
月华如轻纱流淌,温柔地笼罩着她。一袭素白罗衣被镀上流动的银辉,海风拂过,宽大的袖袂与裙裾翩然欲飞,几缕未被玉簪束住的青丝随风曼舞,衬得那身影飘渺出尘,恍若自月宫谪临的仙子。
清冷的月光下,她的容颜清晰无比。 那双含情杏眸流转着慧黠与岁月沉淀的睿智光华,眼尾天生微挑的弧度依旧灵动。饱满光洁的额头,挺翘如琼玉的鼻梁,再至那线条优美、宛若花瓣般柔润的朱唇——每一处都精致得令人屏息。 她回眸浅笑,眼角那颗小小的泪痣在月下若隐若现,更添一分难以言喻的风情。
一阵疾风忽至,吹得她衣袂紧贴身躯,刹那间,那玲珑有致、起伏曼妙的窈窕曲线被勾勒得惊心动魄。 腰间那条杏黄丝带随风狂舞,在她周身缠绕出一圈朦胧流动的光晕。
杨过心头恍然,只余一个念头无比清晰:难怪江湖传言,“一见黄蓉误终身”——眼前这绝代的风华与身姿,足以令天下英雄尽折腰。 书页间的单薄文字,岂能承载其万一?
“过儿,怎么还不睡?”
"弟子见月色澄澈,海天辽阔,便出来透透气。一时兴起,想作首诗。"
"哦?作诗?念来听听?"
杨过暗自庆幸前世积累,清了清嗓子,目光投向波光潋滟的海面,朗声道:"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..."
"嗤——" 一声轻笑蓦然响起,黄蓉手中团扇半掩朱唇,眼波在月下流转,带着洞穿一切的慧黠,"过儿,这诗..." 她拖长了调子,笑意盈盈,"莫不是是张九龄先生的《望月怀远》?"
杨过心头猛地一跳!这才惊觉南宋时张九龄诗作早已流传。正暗自叫糟,思忖如何圆场,却见黄蓉敛了那促狭的笑意,眸光投向深不可测的远海。
"不过..." 她的声音忽然变得极轻,仿佛随时会消散在咸湿的海风里,"倒也应了此情此景。过儿,可还记得下句?"
杨过心头微松,顺势接道:"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"
黄蓉闻言,身形几不可察地凝滞了一瞬。月光勾勒着她完美的侧颜,她低语呢喃,声音轻若梦呓:"你郭伯伯...年少初识时...也曾对着月亮,反复吟诵此句..."
尾音袅袅,终被潮声吞没,只余一丝难以言喻的恍惚与怅惘。
杨过敏锐地捕捉到她用的是"年少时"。
这轻飘飘的三个字,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他心湖中骤然激起涟漪。
原来即便是江湖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,亦难逃时光流转,情浓转淡?
这念头来得突兀又清晰,带着一丝冰冷的洞见,让他一时竟忘了言语。
海风似乎也凝滞了一瞬,只余下月光无声流淌。
“过儿,” 黄蓉的声音适时响起,将那瞬间的感怀驱散,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探询,“方才见你对着这海上明月,指指点点,是在比划什么新奇招式么?”
她的眼眸在月光映照下清澈见底,仿佛能映出人心底最细微的波澜。
杨过脸上恰到好处地浮起一丝少年人的腼腆红晕,眼珠灵动一转,声音带着些许不安:“我在想...到了桃花岛后,会不会...太过叨扰郭伯伯和您。”
他低下头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。海风吹乱他额前碎发——这话半是试探,半是真情。
黄蓉眸光微不可察地一闪,展颜一笑,如月下芙蕖初绽:“傻孩子,说什么叨扰?” 她语声温柔,却在提及某个名字时,有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妙停顿,“你父亲...他虽...” 话语在此戛然而止,迅速转开,“但你郭伯伯心中,一直记挂着你这个侄儿。到了桃花岛,便是回家了,安心住下便是。”
杨过清晰地捕捉到了那提到“杨康”时一闪而过的犹豫与讳莫如深。
“多谢郭伯母!侄儿一定谨记教诲,在岛上好好读书习武,不负郭伯伯和您的期望。”
黄蓉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,自然而然地抬手,指尖带着一丝长辈的暖意,轻轻拂过少年柔软的发顶。
这动作亲昵却疏离,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:“好孩子,明日一早,便能见到桃花岛了。不过呢,岛上还有个被我们宠得有些任性顽皮的小丫头,名唤郭芙。你初来乍到,遇着她时,可得多留几分小心眼儿。”
杨过依言垂首行礼。低头的瞬间,目光无意间扫过黄蓉垂在身侧的指尖。
那指尖素净,未染蔻丹,却自有一段清雅入骨的韵致。指甲修剪得圆润玲珑,如一枚枚小巧的贝壳,在清冷月华下泛着珍珠般柔和莹润的光泽,全然不见寻常习武之人指掌间常见的粗粝与薄茧。
他忽然忆起原主幼时在嘉兴见过的那些贵妇,十指涂抹着艳丽的蔻丹,却总透着一股刻意的雕琢。而眼前这双手,不施粉黛,浑然天成,仿佛造物主精雕细琢的杰作,连那完美的弧度都透着洁净与精致。
“真正美人风骨,三分在皮相,七分在神髓,刻入骨髓,浑然天成...” 醉仙楼说书先生拍案惊叹之语蓦然闪过杨过脑海。此刻方知,此言非虚。
黄蓉何等敏锐?
几乎在杨过目光凝滞于她指尖的瞬间,那温润的指尖便极自然地、仿佛只是不经意地微微抬起。
“过儿,” 她的语气依旧温和如常,带着长辈的关切,嘴角却悄然勾起一丝若有似无、洞察秋毫的弧度,“盯着伯母的手,可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?”
皎洁的月光,如水银般流淌过她微微抬起的指尖,顺势倾泻而下,清晰地映照出一段纤细莹润、宛如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腕骨,在深沉的夜色中散发着温润的光泽。